新课改下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浅谈
副标题: 作者:【】 所属:【备考心理】 关注:0次 分享到: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德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德育即..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德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课改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氛围,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1、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设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努力实现校园的“三化”(绿化、美化、净化)和“三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校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各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队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另外,要因地制宜,定期办好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电教设备向全体师生经常性地进行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3、抓好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为学校实施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4、建立“心理健康”平台,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在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承受挫折方面能力明显较差,在学习、生活、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的平台,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健康成长。建立“心理健康”橱窗,要将每次活动中记录学生或班级超越自我的精彩照片展示出来,时刻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上发展。还可以在每个班级开设“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苦闷和不如意,用书信的形式写给“知心姐姐”,再由班主任归纳整理提炼出普遍性问题对症解决。还可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辅导教师做个别辅导,打开学生心灵之窗。5、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建立家校沟通渠道,优化家教“心育”环境。学校要努力构建家校“心育”良好环境,实施学校、家庭同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在家校沟通联系过程中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配合,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良好的情绪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家教知识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与广大教师的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1、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要注重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教师的人格特点: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二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真诚、宽容、理解、尊重(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三是教育机制: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因材施教。 2、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要承担这样几种角色:(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2)知识的传播者;(3)是楷模公民;(4)是心理保健医生;(5)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6)是纪律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所有这些角色都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很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就难以胜任这些角色。因此,只有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三、学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有序性。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对各年级的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培养:低年级学生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克服自卑心的教育;高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自强心等。同时,要做好各年级的衔接,使学生的心态逐步平稳地、循序渐进地向健康的方面发展。2、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3、创设民主、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民主、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机会,使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争论,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等,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目前,在新课标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更需要各科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同时倾注一片爱心,针对具体的个性区别对待,灵活运用,标本兼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升华和完善。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