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副标题: 作者:【】 所属:【备考心理】 关注:0次 分享到:
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
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开展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一、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阳光气质赏识教育已成为备受教育界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讲述名人故事,从名人榜样示范作用中认识自我、培养自信、乐观的精神。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在老师的眼里都是“笨小孩”,但他们都有一种自信、乐观、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使得他们在科学道路上不断地攀登,最终取得辉煌的成果。在教学中要渗透名人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自信中不断获得成功。二、平等教育:“润物细无声”接受方式的最佳温床教育,只有在被孩子接受时,方能显出其效果。平等姿态,最容易让孩子乐于接近你,接受你。那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公德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爱心、同情心等,都以“润物细无声”的接收方式为最佳。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616c30100gi81.html) - 发表于科教文汇_雅斋_新浪博客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的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再加上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树木郁郁葱葱,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2、利用班风陶冶。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在“春风化雨”中引导学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调整人际关系入手,努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同学关系,建立充满开拓、创造、精神、团结、大气的班级精神风貌,形成和谐、协调的心理氛围。这种开诚布公、你来我往、相互帮助的班级体生活,让他们感到不孤独、不自卑、不任性,并逐步产生温暖感、归属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集体的价值规范和各种良好习惯,逐渐地使学习趋向自觉,让学生们以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自由、积极、快乐、勤奋地学习。3、构建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气氛是保证初级教学的前提,而良好气氛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因此,构建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的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孩子对老师提出批评。这样才能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仅要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上下工夫,还要着重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三、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在学习、生活中会意志消沉、顿步不前,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效果,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走向社会难免不会出问题。当代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宽容的环境里。他们受到家人过分的溺爱,从没有受到过任何委屈。这样的学生情感脆弱,意志力差。因此,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狭窄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要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四、自主自力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家长、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个人生存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心理品质。事实证明: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我们国家当前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任何生活困难,所以他们的生活忧患意识相对淡薄。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一粒米、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美德。此外,还要时时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学习习惯,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代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事实上,一个人心里依赖性程度越高,心理承受力就越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力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第一,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逐步做到生活自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分类概括能力。第三,给学生主动权,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第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心理封闭;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创造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来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境。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