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作者:【】 所属:【高考作文技巧】 关注:0次 分享到:
高考作文要“有创新”,实施的途径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种。就形式创新而言,它包括构思、手法、语言、结构、体裁、表达等,其中语言风格的创新最有用武之地,因为语言是内容的载体,离开了语言,内容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语言创新,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语言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增强其表现力,让文章辞藻绚丽,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的熏陶。具体实施,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多用修辞手法。修辞是解决语言的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要使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在发展等级上独占鳌头,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综合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修辞为语言服务,让语言为内容服务。例如:
曾几何时,枝头的歌唱已停止;曾几何时,人类的魔爪伸向了你。一个可怜孤弱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停止。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被剥夺了。不知何时,小鸟搬家了,从枝头搬到了笼子里。笼子扼杀了天籁之音,扼杀了自由飞翔的梦。鸟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朋友。
这段文字,出自2008年宁夏某考生的高考作文《鸟的评说》。通过阅读可知,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里,既用了拟人,如“歌唱”、“搬家”、“权利”,又用了反复,如“曾几何时”;既有借代,如“枝头”,又有比喻,如“魔爪”、“朋友”,等等。可见,文章从反面立意,再通过众多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将人对自然、对鸟儿的迫害与扼杀,十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和感染力。
二是整散结合,流畅自然。高考作文,要想在语言上有所创新,还要讲究富有韵律、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而这些方面,都要体现在句式上,体现在字里行间。凡用散文的形式表现,都要力争做到语言的整散结合,流利畅达,如顺江之水,自然奔放不受阻,一泻千里到终头。句间段间连接自然,以散句、整句为主,使音韵和谐。如果用这种语言来表达相应的内容,定然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2008年四川省某考生的作文《斑斓人生,紧握坚强》的开头一段:
人生如画,挥墨如泼洒,淡远与浓重交相辉映;人生如歌,高低悲喜,嘈杂与清脆皆成曲调;人生如酒,韵味悠长,热烈与舒缓亦是沉醉。拨开乌云,一定是湛蓝的苍穹;追寻溪水,一定是清清如许的源头。或许途中诱惑满目,或许路上艰难险阻,但有一个信念支持着我们:坚强。
这段文字,三组整句,或三三成组,或两两成对,只有结尾一句是单独成句。文章以整句、散句为主,将人生的特点和真谛,通过火热的诗情画意般的语言,将其哲理性揭示出来,给人以启发、感染、激励、美的享受和熏陶,实现了“有创新”的目的。
三是语言凝练,文白相生。考场语言风格的主流,无疑是白话文现代语,通俗流畅,一目了然,即所谓的现代人写现代事用现代文。可是,如果文言文功底较好的考生,也不妨巧用一下古白话的形式,即现代人写现代事用古代文。在某些省市的高考作文中,每年都会遇到一些这类范文,写得好的,用得精妙的,获得好评甚至满分,也是自然的。例如,2008年江西省有位考生,在自己的作文《田鼠给人类的感谢信》中,就全篇采用了古白话的语言风格,获得了满分,请看其中一段:
口味蛇,红烧猫头鹰,瓦罐鹰,此必美味佳肴,亦闻有大滋补之功效,应久食之。兄之体弱,应自重之。得闻近有人欲仿海鸟食鼠肉之法,切不可为!举世皆知,吾等皮既脏,肉亦不洁,且带危害兄之病菌,于兄不利矣。吾等岂欲害兄?故远遁田间,与兄疏于往来,莫怪也。又闻专家专著专论食我辈中毒,无如不食。闻之我辈大喜若狂,感激涕零。吾等早知兄弟之仁人之心,此为谢三。
该段是采用书信方式写成的,题为《田鼠给人类的感谢信》,具备信文的格式。它既是给田鼠画像,又是让人类警醒,构思巧妙新颖,尤其是语言风格,寓庄于谐,涉笔成趣,文白相生,精约凝练,文味实足,极具表现力。可以这样说,本文获得满分,语言创新立了头等功。
语言风格创新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主要应是以上这三种,在运用时要注意:
一是修辞的运用要为内容服务,讲究的是得体和谐,恰到好处,是综合性的运用,不是几种修辞手法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某些修辞的造句连缀。运用时,要先将所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将恰当的修辞融汇进去。
二是句式之间要配合好,既有整句,又有一定的散句,以整句为主,如果全是整句,或都是散句,文章就会显得过于呆板,也达不到创新的目的。
三是在采用文白相生的方法时,一定要以意思明畅为前提,而且要讲究精当准确,富有韵味,有鲜明的节奏感,最好在平时要有这方面的训练,如果白话文还没有写好,就试图用文言文或古白话来创作,显然是不明智的。
|